使用石油的重型卡车在矿区装煤卸载,这一幕在今天的矿山十分普遍,但也许很快将被改写。近日,12辆纯电重卡已经在华能魏家峁煤电公司投入试运行,这些重卡搭载着中国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最新储能技术电池包,驶入换电站后,将由换电机器人为它们更换重达3吨的“巨型充电宝”,只需3分钟左右,便可满电重新上路运行。
变充电为换电,所体现的不仅是电力行业的科技创新,更是电能替代化石能源的商业模式变革。
当2030、2060碳减排目标更加明确,深度“再电气化”的进程悄然加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技术发展和能源科技创新相互叠加,让今天的竞争环境不同以往。如今,能源企业创新发力点在哪里?华能清能院的科技创新思考与实践是什么?
创新引领转型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创新正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能源行业各大头部企业必将争相加大科研投入,力争以科技带动产业升级。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需要拿出战略性眼光和布局,以长周期思维应对挑战。
清能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卫东认为“安全便捷、廉价清洁”是人类对能源需求的终极追求。当“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向纵深发展,新能源将向攻克核心关键技术转化,向技术基础端延伸;核电技术将积极向供热等领域探索,水电将向水风光储一体化发展;科研机构必须着眼“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目标,在海上风电、光伏、燃料电池、绿氢和储能等研发高地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中国华能的清洁能源科研拳头力量,清能院将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电力技术发展的实施路径,加快华能新能源产业飞跃式发展。
方向引领创新
如果说创新是恣意生长的参天大树,那方向的引领就是修枝剪叶,集中精力干大事。
“我们经历了一次深度学习和自我革命?!鼻迥茉嚎蒲锌⒉扛涸鹑送跸樯芩?,2017年集团公司启动高精尖科研项目论证,在十几个月的时间中,所有研究团队对专业技术、方案进行论证,反复研究每个项目的切入点和可行性。
在这次“极为艰难的转型”过后,从众多路线中选择出来的重点领域给创新指明了方向。比如被称为“华能黑板”的华能矩阵叠片技术就是脱颖而出的技术方案之一。
一改人们印象中“田字格”式的排片外观,“华能黑板”通体乌黑,硅片之间采用交错排片的方式,由导电胶粘接,实现在组件内硅片纵向串联、横向并联的矩阵式排布。这种排片方式具有电流损耗小、组件效率高的特点。第三方测试结果显示,局部遮挡条件下的发电能力远优于常规组件。今年8月,矩阵叠片组件开始在华能定边月亮湾光伏电站180kW并网运行,发电效果突出。
李卫东说,清能院着眼需求抓创新,围绕“新业态”,深化数字信息技术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优势;围绕“老行当”,发挥技术优势,加强成果转化。
近年来,清能院拓展了新能源勘察设计、智慧运维、海上风电、风机改造、新能源并网与运行、绿氢和储能等多个专业方向。截至目前,储能技术已进入产业化转化快车道,二氧化碳捕集新装置成功运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试线进入技术研发和工艺放大关键阶段,低温除污COAP技术研发进入关键阶段,海上风电关键技术攻克全面展开,深远海研究靠前布局,大数据研究重点推进。
机制引领方向
“利用现在的储能技术,我们完全可以把电‘实体化’,安全环保地交到用户手中,这是个万亿级的市场?!贝⒛芟钅靠⒉扛涸鹑肆趺饕逶诖⒛芰煊蛏罡?,从他们提出一种光伏电站分布式直流侧储能技术,到华能格尔木光伏储能电站3.5MWh示范项目成功应用,从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分散式PCS和预诊断BMS两套系统,到推出矿卡换电的新模式,创新量变在积累,计划机制也最终融入广阔市场。
“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清能院将这个“新型”创造性地概括为“计划+市场2.0”,努力打造“专司科研+技术服务”总格局。具体地说,是布局“计划机制”,支持一批基础性、颠覆性技术研究;拥抱“市场机制”,建立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机制,为集团公司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持续支撑。
如今,更大规模的清洁能源开发给储能技术带来超大规模的市场机遇。刘明义说:他透露,目前储能项目引进了科创基金,这让技术深度感知市场、服务市场,让市场反馈检验技术、促进技术,将切实达到产业促进创新的目的。
在谈到推进科研机制改革时,李卫东表示,“十四五”期间,华能清能院要推进知识产权市场化改革,以组建华能集团知识产权中心的机会,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交易、保护制度体系;破除阻碍科研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与创新。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华能不仅需要“0到1”的源创新,还需要把准创新方向,抢抓创新机遇,力求在新的赛道中领跑?;芮迥茉航帕υ诜绲?、储能、光伏勘察设计、智慧运维、定制改造和数据分析等领域实现专业性引领,在燃料电池和氢能等领域实现关键性突破,通过“云大物移智链边”技术赋能,在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突破重围,创新发展永远在路上。(柳田 汤谧琼)